丁肇中:基础研究是社会发展原动力

发布时间:2012-10-08

“今天,人们似乎还和两百年前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当我们还未解决能源、疾病、人口过剩等困扰社会发展的燃眉之急时,到底应不应该建造卫星探索广阔宇宙,或者发明加速器去探索微观宇宙?”

9月18,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3届院士大会上,诺贝尔奖得主、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在大会特邀报告《科学与发展》的开头就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引发全场来自60多个国家500余名科学家的深思。

丁肇中说,德国物理学家与哲学家克里斯托弗·希腾贝格两百多年前提出:发现一种治牙痛的办法只要花费很短时间,且比发现另一个星球对大多数人来说更有使用价值。那么,为什么要作基础研究呢?

对此,丁肇中的回答是:虽然从根本上,作出重大基础发现的科学家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而非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才探索世界奥秘的,但这些成果依然惠及全人类。他表示,从上世纪初开始,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就在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事实上,我们正享受着由基础研究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技术成果,如通讯、电脑、医疗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基础科学研究大多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经费消耗巨大,并且短时间又根本看不到任何成果。国际空间站太空磁谱仪(AMS)就是一项这样的研究。”丁肇中说。

作为AMS计划的总主持人,丁肇中表示,宇宙中的反物质与暗物质等议题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础。因此,AMS实验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占宇宙空间90%的暗物质,其次是寻找由反物质组成的宇宙。

该工程集合了15个国家、60个研究机构、近600名一流物理学家的合力,才在20115月由美国航天飞机“奋进”号送上国际空间站开始搜集资料。然而,其最终能否完成预设的研究任务,多久完成研究任务,都还是未知数。

丁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正是由于基础科学研究的风险,才使当今科学界对于研究项目的开设存在巨大争议:是支援“无用的”基础科学研究,还是将资源集中于技术转化和应用研究?

他表示,很多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具有竞争力,就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立即产生市场效益的实用性技术,才能使经济持续发展。然而,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这种观点目光短浅。

丁肇中说:“如果一个社会将自己局限于技术化,经过一段时间,基础研究不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现象,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可以转化了。技术的发展生根于基础研究,没有基础研究和教育方面的投资,发展经济的实用主义途径是不可能持久的。”

“基础研究的原始动力是人类的好奇心,而基础研究是新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原动力。”丁肇中说。

《中国科学报》 (2012-09-20 A4 综合)

数学会奖项

华罗庚奖

华罗庚奖

华罗庚先生是我国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先生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事业,一生为发展我国的数学事业和培养人才做出了卓越贡献。

陈省身奖

陈省身奖

陈省身教授是一位国际数学大师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是美籍华裔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非常关心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几十年来在发展我国数学事业、培养数学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钟家庆奖

钟家庆奖

钟家庆教授生前对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极其关切

钟家庆教授生前对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极其关注,并为之拚搏一生。为了纪念并实现他发展祖国数学事业的遗愿,数学界有关人士于1987年共同筹办了钟家庆基金,并设立了钟家庆数学奖,委托中国数学会承办。

扫描二维码关注数学会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

京ICP备1701243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128号 版权所有:中国数学会  法律法规 | OA/ERP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