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10年跃升之路(四):从示范到支撑

发布时间:2012-09-27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10年前,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率先在宁夏酝酿,预备在4个县开展试点;10年后,我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遍布全国31个省份,人数达到17万人。

10年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建设刚刚启动;10年后,全国先后共建立7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本涵盖各省区。

10年前,我国高新区还是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示范区”;10年后,经历“二次创业”的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超过40%,近1/3的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农科之光”耀大地

今年,吴文学特别高兴。

“原本10月才能卖完的西芹,刚过9月中旬,已被外地客商抢购完毕,价格比去年每斤高0.5元,农民每亩收入可达2万元。”作为宁夏西吉县首批科技特派员,8年间,吴文学带领着当地农民,把西芹发展成大产业,去年西吉西芹种植达到6.1万亩,已是该县第二大支撑产业,西吉西芹也成为了国内响当当的品牌。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66.4元,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及48%2011年前者达到6977元,实现连续8年较高增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5%

10年间,我国从重要的粮食生产消费国到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这其中,科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的12省累计建立水稻、小麦、玉米核心试验区、示范区、辐射区8.35亿亩,单产增长率为11.58%。同时,富含科技的种子亦发挥关键作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5%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0%

10年间,杂交水稻从星星之火开始燎原。“目前,中国种植的杂交水稻占到水稻总面积的58%,平均增产20%。”“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说。我国成为世界上杂交水稻应用面积最广、应用程度最高的国家。

200547日下午,几辆中巴车驶进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车一停稳,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健步走下车来。总书记对掀起绿色农业革命的这片土地并不陌生:“乐义同志,你的事迹了不起,你是带领中国农民靠科技致富的功臣啊!”

2008年,三元朱村农民依靠大棚蔬菜人均纯收入达1130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近48%

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成为了中国的科技大产业,成为了农村经济支柱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来源。

2010年,全国小拱棚、大中棚、节能日光温室、普通日光温室共5165万亩,设施蔬菜比露地生产效益高35倍,解决了2600多万人就业。

“目前,我们开发的‘屋面全开启式连栋温室’等系列温室,已在国内31个省区推广应用超过2.5万余亩;仅在北京地区改造和升级传统温室就超过5.4万余亩。”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真说。“十二五”末,北京蔬菜市场计划达7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35万亩。

《农业部20092015年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2%,蔬菜产量占全国的48%……

只见过“虫吃棉”,没见过“棉吃虫”,是大多数棉农对国产抗虫棉最初的印象。

1997年,我国抗虫棉仅占市场份额的7%,剩余均被美国所占据。

“那是给逼出来的!”追溯抗虫棉诞生的原由,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郭三堆说。2002年,融合抗虫棉研制成功;次年,进入安全评价并生产试验。

2005年,课题组率先在国际上研制成功高产、高效、高纯度、低成本的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分子育种体系,驱散了困扰各国科学家多年的梦魇,打开了三系杂交棉的产业化大门。

19992006年,国产抗虫棉的市场份额约以每年10%的速率递增。“十一五”以来,国产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占到全国抗虫棉种植面积的95%,全国累计推广1.67亿亩,新增产值超过470亿元。

如果杂交水稻、设施蔬菜、抗虫棉支撑了一个行业,那么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和“一城两区百园”工程则有力推动着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全方位转变。

10年间,前者作为我国新型服务体系的有益探索,今年首次写入“一号文件”,九部门成立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协调指导小组共同推动。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近90%的县(市)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下派的科技特派员已达17万人,法人科技特派员达5500个。

而后者,从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建设,全国先后共4批建立了7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形成覆盖全国、特色鲜明、模式典型、科技示范效果显著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格局。今年,科技部正率先推进着“一城两区”协同创新结盟。

“二次创业中国

1988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重要内容。

第一个10年结束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10年前的1%左右提高到10%以上。

2001916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城市市长座谈会在武汉召开。在宣读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书面讲话时,与会者注意到,他在肯定高新区贡献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新任务:二次创业。

在武汉会议上,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对二次创业进行了阐述:从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摒弃政策驱动、投资驱动的老路,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成为共识,一个国家高新区引领自主创新深入发展的时代由此开启。

南京推行9条改革,其中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重新点燃了科研人员的创业热情。

在中关村,针对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院所转制企业、高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以科技成果入股的企业,进行股权和分红激励。

大量海外人才归国创办高科技企业,本土创新企业奋起发力价值链高端,外企研发中心开始进入……2003—2008年,全国企业一半左右的研发资源都集中在高新区,高新区成为全国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地区。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高新区内一批本土创新型骨干企业担当了稳定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仅以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型中小企业占九成的西安高新区为例,20081—10月,经济增长率为16.2%,是成立以来最好的一年。全年国家高新区仍保持了17%以上的增长速度。

2010年,广州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居全国首位。10年间,广州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增长18倍,其中江门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了43倍。2011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85%

广州的成绩并不是个例。2002—2011年,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超过40%2011年,88个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133425.1亿元,占全国的12.3%37.3%的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达到30%以上,近1/3的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达20%以上。

至此,当年火炬燃起的点点星火,已然在国家高新区这个大实验场上,收获了丰硕的创新果实。

“科技支撑国字号

近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应对气候变化科技项目群启动会在京召开。

2006年,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基础上,我国设立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此计划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集成全国优势科技资源进行统筹部署,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2008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滚动安排140个项目,共设课题922个,国拨专项经费拨款达到5066亿元,共有13.34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在项目共取得新产品、新材料、新装置等各类科技成果3505项。

2009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把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作为重点,共实施项目614项,实施项目共投入研发经费289.18亿元,共有15.85万名科技人员参与课题的研发。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共启动实施项目729项,共设课题4817个,国拨经费预算253.53亿元。

这些项目实施攻克了一批重大公益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获取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据统计,共有20.64万人次各类科技人员参加了课题研发与示范工作,共取得新产品、新材料、新装置等各类科技成果1.8万多项,成果转让13156项,其中95%以上的项目有企业参与,36%以上的课题由企业牵头承担。

5年攻关,硕果累累。在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技术和装备研发中,比如大功率风电机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了我国大型风电装备自主化工程重点任务的完成;在现代农业技术中,比如动物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发展迅速,培育出109个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水产新品系,10多种重大动物疫病的疫苗制品;在材料、制造、信息等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突破中,比如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在曹妃首钢京唐钢铁公司试运行初见成效;在国民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交通运输等公共服务领域中,比如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中国高速列车投入京沪高铁运营,在高速度、高密度和网络化运营组织条件下客运周转量达到世界第一,高速列车防灾能力、车内外噪声控制水平不低于国际先进标准……

还有农业基因资源发掘、保存和利用,研制出1.5MW风电机组并实现产业化,突破了青藏高原等中西部复杂条件矿产快速勘查技术,TD—SCDMA成功商业化运营……这支国家队多年来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大着对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支持,提升着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本报北京921日电)

数学会奖项

华罗庚奖

华罗庚奖

华罗庚先生是我国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先生是我国著名数学家,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事业,一生为发展我国的数学事业和培养人才做出了卓越贡献。

陈省身奖

陈省身奖

陈省身教授是一位国际数学大师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是美籍华裔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非常关心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几十年来在发展我国数学事业、培养数学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钟家庆奖

钟家庆奖

钟家庆教授生前对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极其关切

钟家庆教授生前对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极其关注,并为之拚搏一生。为了纪念并实现他发展祖国数学事业的遗愿,数学界有关人士于1987年共同筹办了钟家庆基金,并设立了钟家庆数学奖,委托中国数学会承办。

扫描二维码关注数学会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

京ICP备1701243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128号 版权所有:中国数学会  法律法规 | OA/ERP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