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会是中国数学工作者的学术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中国数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广大数学工作者,为促进数学的发展,繁荣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与提高...
中国科技10年跃升之路(一):从规划到凸显
发布时间:2012-09-18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这是一个精彩的10年。
这10年里,中国科技的突飞猛进有目共睹。在诸多领域,我们从气喘吁吁的追赶者,成为从容淡定的同行者;从亦步亦趋的跟跑者,成为阔步在前的领跑者。科技不仅仅是示范园里展示的盆景,而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科技也不仅仅是关乎国计的“阳春白雪”,更是造福民生的“下里巴人”。
10年的变迁,值得回味。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多视角回眸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科技创新高瞻远瞩的决策部署,以及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跃升的艰辛之路。敬请关注。
“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可见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7月6日至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悉数出席的“超级规格”,让嗅觉灵敏的法国媒体不胜感叹。
而南非一家网站则刊文称:“中国的高技术创新环境已经在快速、大规模地涌现,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并且被视为实现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也难怪外媒如此“敏锐”。
从制订面向2020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到依靠科技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科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之路十年四大步,可谓足音铿锵。
这不是简单向前的步伐,更是向上跃升的力量。
科技、人才、教育中长期规划“三足鼎立”,构建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
2003年3月22日,一个普通的公休日,长安街边信步的人们悠闲地消受着早春的惬意。
人们不知,此时的新华门内却是紧锣密鼓的另一番景象。这一天,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着手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在中央领导下,国务院成立了领导小组,2000多名科技界、教育界、经济界、企业界精英汇聚一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这一改变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纲要》。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16个字是《纲要》的指导方针,而其核心是自主创新。
《纲要》如是描绘2020年的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他在深刻阐述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形势后指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10多天后,这一历经1000多个日夜、无数次易稿的中国新世纪科技发展蓝图面世,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促进落实。
不过,这只是中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立起的第一根“标杆”。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科技中长期规划纲要发布4年后,2010年5月25日到2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发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这个面向2020的规划被认为是中国迈进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
就在这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与已经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即将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相互支撑、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一定意义上讲,属于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50天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前发布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支撑引领中国走出金融危机,科技创新作用凸显
2008年,大洋彼岸掀起的一场“海啸”迅速席卷全球。它摧毁的不是现代工业文明垒砌的高楼大厦,而是击垮了这些经济体“心脏”的供给系统。
对这场金融危机,作为活跃于国际经济舞台的欠发达经济体,中国显然难以置身事外。考验智慧和魄力的是,如何迅速给“心脏”装上一个起搏器,并构建一个长效供给系统?
2008年11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两年4万亿的一揽子计划,其中用于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投资约3700亿元,占投资总额的近10%。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加迫切地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进行创造性实践。”在出台一揽子计划一个多月后,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向科技人员发出了号召:“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贡献力量。”
中央高层对科技如此高密度、快节奏的部署实属罕见——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推出加快实施重大专项、为重点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六项科技支撑措施,实施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建设等四项保障政策;
5月13日,中央财政预算计划2009年安排328亿元,2010年安排300亿元左右,带动企业投资,主要推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等11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同时启动实施一批自主创新产品规模化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6月5日,《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公布,就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提出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等33项措施,旨在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7月7日和9日,国务院两次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分别听取经济专家和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意见和建议。会议提出,要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形势下,2009年我国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加强科技支撑作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1月11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讲话中透露出一种沉着。
这种沉着,更是迈向未来的坚定。
2010年2月3日上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
“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工夫、见实效。”胡锦涛一连提出五个“加快”:“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央高层决策者对科技创新的认识更为深刻。2010年10月18日,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知识、技术转移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构建完整的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
“全会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指出,必须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国际竞争不断深化,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利益主体多元现象日益显现,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才能更好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更好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更好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这次全会“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在中央对制定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强调:“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进一步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 ,“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2年7月6日至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悉数到会,如此规格,使这个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会议显得意义不凡。
“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
“进一步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捕捉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的这些精辟观点,不难判断:科技创新的使命已然超越科技领域、经济领域,成为驱动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力量。
“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完全有条件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跟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简明扼要地肯定我国科技创新优势之后,胡锦涛话锋一转,指出:“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坚定立足自主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确保国家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胡锦涛为2020年的中国立起一个坐标: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高,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桎梏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
从规划未来到凸显力量,从描绘蓝图到深化改革,10年,中国科技跃向新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记者李艳)
数学会奖项
钟家庆奖
钟家庆教授生前对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极其关切
钟家庆教授生前对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极其关注,并为之拚搏一生。为了纪念并实现他发展祖国数学事业的遗愿,数学界有关人士于1987年共同筹办了钟家庆基金,并设立了钟家庆数学奖,委托中国数学会承办。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